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魔幻中文网 www.mhzw.net,最快更新宦海征途最新章节!

    372章  群众集会,外籍记者却得到了自由采访机会

    “饭后个别交流。这个不急,我今晚上在县里。”吴越看了看酒桌上的酒瓶,提议道,“来,杯中酒、瓶中酒,一次性解决掉!”

    “嗒嗒嗒——”包间门响了。

    陈立强起身打开,门口站着汪海黎,他一手拿了酒瓶,一手拿了酒杯,旁边是孔文,手里也拿着酒杯。

    “各位领导。我和孔老板一齐想敬吴一杯酒。”汪海黎把自己和孔文的酒杯倒满了,又看了看吴越面前的空酒杯。

    “两位老板为滨海的海洋养殖业作出了表率,这杯酒我应该敬你们的。”吴越把酒杯递过去,“借一杯汪老板瓶中的发财酒。”

    孔立低声问站在他身边的孔文,“你怎么来了?”

    “吴过来,我能不来?”孔文反问了一句,笑着向吴越问好,又说,“我这是打前站,听说吴还要回县里,群众都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欢迎吴了。”

    康海元听了,望着吴越,“吴,滨海人民没有忘记你呀。”听了下,深有感触道,“我希望我自己,也希望滨海所有的干部,离任后再回来都能受到群众的欢迎。”

    哦?群众这样的热忱很是出乎吴越的预料,这年头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实在太多了。他自问,在滨海的工作还有不周之处,也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然而群众却肯定了他。

    “再借汪老板一坛酒,过会到了县里,我要向群众多敬几杯。”吴越干了杯中酒,招招手把汪海黎叫到身边。

    汪海黎建议,“吴,一坛酒起码五斤以上,白酒我看太多了,就用女儿红吧。”

    “也行,喝醉就难堪了,只要不是水,就是心意。”

    ……………………………………………………………………………………

    吴越要来滨海县的消息是从三个渠道透露出去的。一是滨海县委县政府的干部;二是孔文的海水养殖公司;三是美食街老王牛头馆的王福根。

    养殖户们激动了,县城的小摊贩激动了,沿海原本几个走私村的村民激动了,工业集中区的泥腿子工人激动了。

    锣鼓敲起来,龙灯舞起来,秧歌船划起来,群众都想用最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对吴越这位曾经县太爷的谢意。

    也不知是谁起得头,也没有人刻意去组织,但元旦这天,中巴车、面包车、农用车,甚至拖拉机全用了起来,群众从滨海县各地自发的涌进县城。

    起初县里的干部吓了一跳,元旦非比春节历来不被乡民重视,怎么一下这么多人进城,会不会是集体上访呀?

    后来打听了,说是过来欢迎吴越的,干部们这才松了口气,马上过年了,来一次大规模的群体上访事件可真是吃不消。

    局治安大队、城管局城管大队担负起了组织引导的工作,把群众集中到吴越进城的必进路口。

    城管大队赶制了几条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吴越重返滨海看一看”,“滨海人民没完吴”,还在沿街两边插了数十面彩旗。

    有些正在搞元旦促销的商家,把自家店门口的充气门楼搬了过来,这么一布置,越发隆重热闹。

    下午三点半左右,治安大队大队长接到了电话通知,说吴一行,已到分路口,还有几分钟就要经过群众所在的人民路。

    “群众同志们,大家保持秩序,吴马上就到了!”治安大队长拿起喊话器宣布吴越到来的消息。

    喊话器的声音很快被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群众的欢呼声淹没了。

    “吴来了!”眼见很快就看见一辆奔驰越野车向着这边驶来。

    有人催促道,“放鞭炮、放鞭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烟雾还没散尽,龙灯队、腰鼓、秧歌船就在人民路上欢舞起来。

    “群众同志们,请注意秩序、秩序。”治安大队长手持喊话器跑前跑后,可惜人群已经沸腾了,他的努力起不了任何作用。

    车是不能开了,吴越停了车,准备步行往前。

    车门一开,迎面就是“唰唰唰——”闪光灯闪个不停。

    吴越抬起手挡了挡闪光灯的强光,看到面前是七八个拿着长短不一话筒的记者,看他们的衣着明显和内地人不同。

    其中有两个西方记者,仗着人高马大,挤到最前面,话筒伸到吴越嘴边,用不太流利的华夏语问,“请问,人民是来欢迎你的?”

    说起这些记者采访,还有颇为有趣的一段插曲,他们是港澳新闻媒体的记者,受邀来参加滨海影视城落成观礼的。

    观礼结束后,又集体来县城采访古县城的保护和新县城的建设。这些媒体记者的嗅觉是相当灵敏的,看到络绎不绝进城的农民和收摊聚集的商贩,就意识到肯定会有大事发生。

    于是他们向随行的滨海市外事部门和宣传部的领导申请,要求对开展自由的采访活动。他们本来是抱着试一试想法的,华夏历来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尤其涉及群众集会的,不可能放开政策让外籍记者参与采访。

    没想到这次他们的申请居然被同意了,记者们很兴奋,以为找到了远比影视城落成更好的新闻热点。有些人已经开始考虑,怎样藏匿影音资料,以躲过政府的检查。

    不过他们很快就失望了,这些人放弃生意不做,放弃休假不度,放弃农活不干,竟然只是来欢迎一位曾经在县里当过的人。

    有没有人组织你们过来?记者们都诱导性的发问,可他们得到的答案惊人的一致——说啥?组织?吴难得回来一趟,咱们老百姓表示表示不应该?你去问问其他来的人,没有吴,他能过上好日子?

    如果没有一旁陪同的干部解释,正义心强的群众险些出手把这些看起来有点不怀好意的记者扭送去机关。

    新闻记者们商量后决定——采访,继续采访,没有人为组织,人民能主动来欢迎一位离任的官员,这绝对也是华夏的一个新闻热点。

    吴越礼貌的点点头,“他们是我的亲人,我呢,也是回老家来看看。”

    “请问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应当受到这样的隆重的欢迎?”一位操港台腔的记者问。

    吴越摇摇手,“不。我没有想过他们会来欢迎我,我刚才已经说了,他们和我是亲人。我问一句,如果你回家想过家人会这样欢迎你吗,即使你为家里做了些贡献,就应当受到这样的礼遇?”

    “那么,吴,你能简单讲讲你为他们所作的贡献?”港台腔的记者又问。

    吴越淡淡一笑,“我所做的都是应该和必须做的,那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职责所在。古人也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时代在进步,难道今天不需要如此?”指了指人山人海的人民路,“对不起,今天是亲人的见面,不是我的记者招待会。如果你们愿意,请加入吧。”

    记者们还要纠缠,龙灯队舞动着彩龙把吴越簇拥起来,龙灯指引着巨大威武的龙头,慢慢向前。

    记者被冲散了,一位记者悻悻的对身边同行讲,“这位吴还真不愿意配合。”

    “我倒是觉得他讲得有理,看看吧,那些人脸上发自内心的喜悦,眼神中的敬仰和崇敬,值得我们用镜头、用声音来记录。”同行转头对着一位秧歌船的老汉微笑,愉快的接受了老汉的邀请,跟着节奏扭动起来,他的步伐是凌乱的,身姿也笨拙,时不时引起周边人善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